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保定 > 善美保定 >

保定市构建特色中医药管理体系 助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河北新闻出版网 编辑:蔡海峰 时间:2025-11-04
导读: 保定市构建一局一院一中心的中医药管理体系,助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河北新闻出版网(蔡海峰、刘国军)10月30日,保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25年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保定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国
保定市构建“一局一院一中心”的中医药管理体系,助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河北新闻出版网(蔡海峰、刘国军)10月30日,保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25年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保定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国伟介绍2025年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推进情况,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张建敏,安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药民族药监管科科长王炳洋,易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贾凌云出席并回答记者关心关注的问题。

      保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相继出台了《保定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保定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中医药政策性文件,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专班。去年4月,在全省率先成立市中医药管理局,20个县(市、区)均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加强了人员配备;设立市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中医药宣传推广、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工作;调整保定市中医药研究院职责,开展重大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一局一院一中心”的中医药管理体系,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了中医药发展动能,能够更好地统筹调度中医药发展要素,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
     加强文化传承。成立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易水学派研究分会和刘完素研究分会,深入挖掘弘扬易水学派、寒凉学派学术思想,近年来成功举办了“河北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易水学派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刘完素学术思想继承与发展研讨会”等中医药盛会,张伯礼、仝小林、谷晓红等中医药知名专家到保定指导,保定中医药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
      推进中医药文化场馆建设。持续塑造刘完素、张元素、邳彤等中医药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易水学派博物馆、守真中医药博物馆、安国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建设品质,结合二十四节气和各类主题日开展特色活动,已累计接待各地游客20余万人。在全市推动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推动基地和场馆面向群众,为大家提供更为多元的中医药文化服务,今年将完成新建中医药文化广场20个。
      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活动。举办“守真文化节”“易水学派中医药文化节”,常态化开展“中医药文化市集”“六进”等活动,今年以来,全市已组织开展共计300余场,受益群众达10余万人次,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盛宴,营造了良好的中医药氛围。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组织编写中小学生《中医药与健康读本》,创建省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特色学校13家。
     持续加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基层中医药人才培育,我市分类别、多层次、覆盖面广的中医药人才体系基本形成。全市现有中医类别的执业(助理)医师7603人,全市每千常住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0.84人。注重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育和引进,现国家级优秀中医人才18人,省级优秀人才64人。建立师承教育体系,召开保定市名老中医传承大会,成立“易水国医书院”“守真书院”,遴选25位名老中医与50名中青年医师建立师承关系;常态化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开设“守真大讲堂”,邀请岐黄学者、省级名中医等名家授课,提升中医师诊疗能力;1200余名临床医师参加“西学中”人员培训,培养中医馆骨干人才230名。保定市中医专科联盟赴各县(市、区)开展大型义诊、教学查房和技术培训,培训基层医务人员2000余人。各县(市、区)依托县域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全市7000余名基层医务人员开展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市级指导中心牵头6个培训基地,分片包联22个县(市、区)、覆盖全市282家中医馆,辐射辖区村卫生室及社区服务站,建设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1+6+N”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体系。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引领作用持续显现,牵头成立保定市中医专科联盟,国际医疗基地院区开诊运营,组建省级中医心血管科优势专科集群,脾胃病科入选京津冀高水平中医药协同专科项目;市中医院挂牌市中医康复医院,牵头成立保定市中医糖尿病专科联盟,建成全省首家糖尿病“三师共管”示范门诊,成立“守真堂”,遴选省级名中医集中坐诊行医。全市15家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其中3家纳入三级管理,14家县级中医医院开展“两专科一中心”建设。与北京市中医院、东直门医院、京津等10家顶尖中医院共建医联体和专科联盟。铸牢基层中医药服务网底,建设中医馆282个,实现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能够规范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全市建有国医大师(院士)工作站9个,省级以上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32家。拥有国家级优势专科建设单位3个,省级中医优势专科(含建设单位)86个,初步形成优势专科集群,群众“看上好中医、用上好中药”获得感持续增强。
     保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将现代中医药产业纳入“7+20+N”现代化产业体系,从全市发展战略高度推进工作落实。中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形成了集中药材种植、加工、制药、仓储物流、市场交易、康养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种植端,规范化种植31.6万亩,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植所建设华北最大制种繁育基地。在加工端,聚集169家规上企业,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年精深加工饮片18.5万吨。在商贸端,打造全流程可追溯智慧交易平台,链接全国5000家药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今年上半年,我市新增中医药领域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总数达32家。截至2024年底,全市中药规上企业产值296.6亿元,较2023年204.4亿元增长了45%;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300.2亿元,较2023年272.7亿元增长了10%。
    同时,以药品准入、文化传播、理疗服务为核心的深化国际交流,在新加坡注册大枫子油等产品、复办中医药展会推广药膳预制菜,巴西落地药膳餐厅及数字文化体验馆,联合香港制定大健康产品标准,不断推动“保定标准”国际化。
  下一步,我们将以省级、国家级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为抓手,以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提升服务能力为中心,加强交流合作,做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推动中医药强市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优化中医药管理体系。强化“一局一院一中心”统筹效能,建立部门协同机制与中医药发展专家顾问制度,支持中医医院牵头建设城市医联体与县域医共体,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障公立中医院投入责任落实。二是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做强诊疗高地,继续深入推动广安门医院肿瘤学科整体平移保定,打造区域中医医疗标杆。做优康复体系,深化保定市中医院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合作,推进三级康复体系建设,开展康复技术“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做精特色专科,联合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建设保定针灸特色诊疗中心。做实现代服务,加强智慧中医院、智慧中药房、互联网医院建设,推动“中医生活化、生活中医化”落地见效。三是创新中医药技术传承方法。实施百项技术推广,建设中医适宜技术指导中心,推动100项技术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实施百名名医传承,建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系统整理学术思想,确保活态传承。强化特色技术研究,依托河北大学、河北中医药大学等,挖掘经典名方临床价值,推动研发应用。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计划。做强“守真堂”品牌,让名医资源惠及更多群众。壮大健康食品产业,实施药食同源提升计划,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四是创新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种好药”,打造华北中药材制种繁育基地;“做好药”,打造安国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卖好药”,打造全链条可追溯中药材智慧交易平台;“用好药”,打造药食同源健康食品产业集群;开展“中医药出海计划”,加强同港澳地区合作,推进以香港、澳门为桥头堡的中医药产业走向海外。
      保定市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特色优势突出,产业基础扎实,发展动能强劲。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支持下,保定中医药工作定能乘势而上、再谱新篇,在服务能力上实现新跨越,在产业融合中释放更大效能,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新生机,为加快建设健康保定,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蔡海峰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北网络辟谣平台 | 河北省互联网信息办
主办单位:河北省新闻出版发展服务中心
Copyright © toutiaobd.net 河北新闻出版网保定分站 版权所有 冀ICP备19002837号-1
本站所有资讯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技术支持河北剑齿虎网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