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资讯 > 社会 >

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系开展“民族大团结”主题暑期社会实践

来源:河北新闻出版网 编辑:保定频道 时间:2023-08-20
导读: 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系开展民族大团结主题暑期社会实践 河北新闻出版网讯: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系民族大团结暑期社会实践队伍以民族团结为实践课题,以执民族之灯,照团结之路为实践理念,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系开展“民族大团结”主题暑期社会实践

河北新闻出版网讯: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系民族大团结暑期社会实践队伍以民族团结为实践课题,以“执民族之灯,照团结之路”为实践理念,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组织开展系列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扎实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切实强化当地民众的民族团结意识,筑牢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防线。

 实地调研呼和浩特市文化地标,深入了解文化历史与宗教
华北电力大学民族大团结实践队于6月28日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大召寺进行实地调研。大召寺作为蒙古地区重要的佛教寺庙之一,其蕴含着当地宗教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因此,民族大团结社会实践队为深入了解与宣传内蒙古的宗教与文化,将大召寺作为文化交流与学习的实践基地。
在实践过程中遇见了一位促进中俄文化交流的博主-----马克,并与其对于大召寺背后的宗教文化等进行深入交流,共同宣传当地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与浓厚的宗教文化。
 
与马克等一行人合影留念
实践队伍成员在寺内多处,与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同胞进行友好交流,一起探讨少数民族的相关政策与制度,通过手机填写电子调查问卷的形式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与饮食习惯,并向其宣扬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向当地少数民族进行采访与交流
在实践队伍实地参观与了解大昭寺的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大昭寺的外部整体建筑风格还是寺内的佛像和壁画,都体现了蒙古和汉族融合,并体现了蒙古族与汉族相互交汇、文化共通的融融之处,也充分照应了本次实践的民族团结课题。
 
 寺中也多处张贴着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报告和民族团结课题等
大召寺是一个独特而美丽的文化交流与学习的场所,实践队员们在与大召寺相关工作人员的深入交流和对寺内的一系列参观和学习中,领略到不一样的民族风采,更深层次的感受当地的宗教文化与历史,寺庙内所展示的多样性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也让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力量。同时,实践队员们也积极地向民众宣扬以党为核心的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
 实地考察文化地标昭君墓,深入挖掘建交历史与民族团结
随后民族大团结实践队于6月29日,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昭君墓进行实地考察。昭君墓是为汉蒙两族建交的大使王昭君所建立的衣冠冢,昭君出塞的故事,发生在汉朝时期,是汉族乃至整个中国,各民族团结友好的典型案例。因此,民族大团结实践队将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作为本次考察的重点对象,旨在深度挖掘从古至今汉蒙两族的建交历史和昭君出塞故事背后蕴含的民族团结。
 
昭君墓博物馆外景
 实践团队在考察过程中,通过与专业讲解员交流,参观昭君博物馆内相关展览藏品,以及了解汉蒙两族的发展史等,对于汉蒙两族建交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图为昭君墓讲解员讲解董必武先生题词
 除此之外,民族大团结社会实践队还在昭君墓的衣冠冢旁对旁边的游客进行相关采访,采访内容围绕着昭君墓历史,文化,以及对于现代的民族大团结的意义。“昭君出塞的故事从古至今一直都是挺有名的,我这次从广东来就是为了参观这种精神”一位来自广东的游客蔡女士如此说道。
    不仅如此,团队成员还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现场采访等多元化的形式,通过大数据统一的集合,向更多的人们普及昭君文化,向更多的人们宣扬民族统一与融合,提升汉蒙两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以及促进各民族紧密团结。
 
昭君墓作为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昭君出塞,对当时汉匈民族和睦,乃至其后中华民族团结,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深刻影响。 正如我国知名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所言:王昭君早已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大一统的国家,“民族团结共同发展”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主题。同时,民族大团结的主流文化也与本次实践小组的目的不谋而合。
 与社区交流合作,为民族团结添一份力
实践队成员们在为期多天的前期实践活动中,对呼和浩特市市民进行了关于民族团结的专访,深入调查了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对民族团结的认知情况。随后实践队员们对多个社区(工人南村社区、太平街社区)进行深入考察,咨询了社区有关民族团结工作的相关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且交流了相关经验,向社区的工作者们学习到了更多民族团结的知识与更多开展相关工作的方式方法,为后续相关实践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6月30日,实践队员们来到了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工人南村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民族大团结宣讲活动。首先实践队向社区的工作者们介绍了此次活动的大致内容,宣传大召的历史文化背景与民族情节,并介绍队员们在大召探寻内蒙古地区历史上民族团结的活动内容,介绍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的遗留文化产物昭君博物院,展示其中浓浓的民族大团结的情节。

 随后播放了实践队员们精心录制的大召与昭君博物院的宣传视频,向社区的工作者分享实践队在对大召寺与昭君博物院的历史背景与民族情节调研期间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最后实践队多名队员分别向社区的工作者们强调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二十大报告中也多次强调,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实践中让更多的基层老百姓深刻的意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理论根源越扎越深、实践根基越打越牢。
 

此次社会实践令团队每位队员不断增强实践教育的时代感、覆盖面、吸引力与影响力,持续推动向更大范围的民众宣扬筑牢民族团结意识,讲好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引导各族群众开阔视野,进一步增强各民族间包容性,使各族群众自觉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维护者、建设者、实践者。
 

责任编辑:保定频道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北网络辟谣平台 | 河北省互联网信息办
主办单位:河北省新闻出版发展服务中心
Copyright © toutiaobd.net 河北新闻出版网保定分站 版权所有 冀ICP备19002837号-1
本站所有资讯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技术支持河北剑齿虎网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