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品质生活之城展韧性 小区改造287个 惠民4.32万户工作显成效
来源:河北新闻出版网 编辑:蔡海峰 时间:2023-03-19
导读:
保定品质生活之城展韧性 小区改造287个 惠民4.32万户工作显成效 河北新闻出版网(蔡海峰 刘国军)3月17日,在保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保定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保定品质生活之城展韧性 小区改造287个 惠民4.32万户工作显成效
河北新闻出版网(蔡海峰 刘国军)3月17日,在保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保定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贾江介绍我市民生保障工作情况,市民政局副局长吴志辉,市住建局副局长张春晖,市卫健委三级调研员马学军,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梁会芬出席并回答记者关心关注的问题。

一是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求,以推动创业、促进就业、控制失业为重点,聚焦落实就业政策、开发就业岗位、创新就业机制、强化就业服务。十年来,城镇新增就业96.73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0.3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1.74万人。2022年,扎实推动稳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落实落地,创新出台了“十二条措施”,全市就业引才人数达到7.1万人。培育打造26个劳务品牌,其中5个入选省级劳务品牌,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提供创业服务15.8万人次,组织就业培训8.3万人次。
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持续深化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向着公平统一、可持续方向持续迈进。截至 2022 年底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34.01万人、100.79万人和 90.7万人。待遇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到123元。“缓降返补”惠企稳岗政策落实。发放失业稳岗返还金1.8亿元,技能提升补贴575.9万元,一次性留工补助15270.3万元,一次性扩岗补助1373.4万元。养老保险缓缴12340.62万元,失业保险累计缓缴735.2万元,工伤保险缓缴1114.25万元。
三是社会救助事业加快推进。我市城乡低保平均标准从2012年的300元/月、1400元/年分别提高到666元/月、5860元/年,增长122%和318.5%,基本生活救助卓有成效。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共救助低保对象169951人、特困对象31131人,监测低保边缘人口57194人。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全面建立,全年实施临时救助16644人次。
四是着力改善群众居住品质。2022年,主城区城中村改造工程首期17个村、12个安置区、21942套安置房顺利竣工交付,惠及居民6408户、24804人。棚户区改造新开工安置房39760套、建成19412套。老旧小区改造完成287个,惠及居民4.32万户。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全年实际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2590套。全年摇号分配保障性住房965套,发放限价商品房准购证1181个,发放租赁补贴383户,住房保障更加坚实有力。
五是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2022年以来,全市新建农村户厕8.2万座、公厕1279座,新增建设覆盖889个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服务实现全覆盖,建设改造农村公路751.4公里,创建省级美丽乡村227个、美丽庭院6.7万户、精品庭院3.5万户,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六是群众卫生健康得到有效保障。深入实施康复中心服务能力提质工程、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示范工程和孕妇产前基因免费筛查工程,全市开展托育服务的机构数量达616家,可提供最大托位数为27844个,达到每千人托位数3.01个;连续4年对孕妇进行产前基因免费筛查,实现辖区全覆盖,做到适应人群应筛尽筛;全市22个康复中心已全部投入使用并与二级以上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制度,将康复贯穿于疾病诊疗全过程。提升公共场所院前急救处置能力,2022年,在保定客运中心、人民广场、军校纪念馆、植物园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新建50个急救站(点),并配置AED一体机。
七是“四大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决守住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护航全市民生民安。全市38789家食品销售单位全部实现风险分级动态管理, 2650家学校食堂全部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71家校园食堂被评为省级校园食品安全标准食堂。全市食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建成电梯应急救援处置中心平台,全市在用特种设备定检率实现动态100%。组织开展各类食品、药械、保健品、化妆品、散煤、成品油、特种设备等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建立区域案件查办协查联动机制。
河北新闻出版网(蔡海峰 刘国军)3月17日,在保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保定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贾江介绍我市民生保障工作情况,市民政局副局长吴志辉,市住建局副局长张春晖,市卫健委三级调研员马学军,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梁会芬出席并回答记者关心关注的问题。

一是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求,以推动创业、促进就业、控制失业为重点,聚焦落实就业政策、开发就业岗位、创新就业机制、强化就业服务。十年来,城镇新增就业96.73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0.3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1.74万人。2022年,扎实推动稳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落实落地,创新出台了“十二条措施”,全市就业引才人数达到7.1万人。培育打造26个劳务品牌,其中5个入选省级劳务品牌,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提供创业服务15.8万人次,组织就业培训8.3万人次。
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持续深化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向着公平统一、可持续方向持续迈进。截至 2022 年底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34.01万人、100.79万人和 90.7万人。待遇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到123元。“缓降返补”惠企稳岗政策落实。发放失业稳岗返还金1.8亿元,技能提升补贴575.9万元,一次性留工补助15270.3万元,一次性扩岗补助1373.4万元。养老保险缓缴12340.62万元,失业保险累计缓缴735.2万元,工伤保险缓缴1114.25万元。
三是社会救助事业加快推进。我市城乡低保平均标准从2012年的300元/月、1400元/年分别提高到666元/月、5860元/年,增长122%和318.5%,基本生活救助卓有成效。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共救助低保对象169951人、特困对象31131人,监测低保边缘人口57194人。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全面建立,全年实施临时救助16644人次。
四是着力改善群众居住品质。2022年,主城区城中村改造工程首期17个村、12个安置区、21942套安置房顺利竣工交付,惠及居民6408户、24804人。棚户区改造新开工安置房39760套、建成19412套。老旧小区改造完成287个,惠及居民4.32万户。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全年实际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2590套。全年摇号分配保障性住房965套,发放限价商品房准购证1181个,发放租赁补贴383户,住房保障更加坚实有力。
五是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2022年以来,全市新建农村户厕8.2万座、公厕1279座,新增建设覆盖889个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服务实现全覆盖,建设改造农村公路751.4公里,创建省级美丽乡村227个、美丽庭院6.7万户、精品庭院3.5万户,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六是群众卫生健康得到有效保障。深入实施康复中心服务能力提质工程、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示范工程和孕妇产前基因免费筛查工程,全市开展托育服务的机构数量达616家,可提供最大托位数为27844个,达到每千人托位数3.01个;连续4年对孕妇进行产前基因免费筛查,实现辖区全覆盖,做到适应人群应筛尽筛;全市22个康复中心已全部投入使用并与二级以上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制度,将康复贯穿于疾病诊疗全过程。提升公共场所院前急救处置能力,2022年,在保定客运中心、人民广场、军校纪念馆、植物园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新建50个急救站(点),并配置AED一体机。
七是“四大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决守住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护航全市民生民安。全市38789家食品销售单位全部实现风险分级动态管理, 2650家学校食堂全部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71家校园食堂被评为省级校园食品安全标准食堂。全市食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建成电梯应急救援处置中心平台,全市在用特种设备定检率实现动态100%。组织开展各类食品、药械、保健品、化妆品、散煤、成品油、特种设备等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建立区域案件查办协查联动机制。
责任编辑:蔡海峰
公益保定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