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阳县孝墓镇90名贫困户喜收“新春礼包”
用扶贫激励积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曲阳县孝墓镇90名贫困户喜收“新春礼包”
本网讯(蔡海峰 郭英焜) 1月19日,对于曲阳县孝墓镇东口南村55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退役军人刘满哲来说可谓“双喜临门”——他收到通过割草打防为带、挖育林坑等公益劳动,获得孝墓镇扶贫激励积分换来3370元收入的“新春礼包”;此外,远在厦门大学上学的女儿已经登上回家的列车。
“双喜临门”让刘满哲大方了一回——在村内的小市场上买了几斤猪肉和几种鲜菜,路过超市时还特意买了一瓶白酒。“我家境贫困,平时不敢喝酒,但是这两个多月我们俩口子用自己的双手挣了3000多块钱,再加上外出上学一年的女儿也快到家了,我就是再穷也要‘奢侈’一回——回去炒俩菜,喝上几口。”
今天,在东口南村同刘满哲一样“奢侈”的还有刘增位、刘三国等3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也同刘满哲一样凭借自己的双手,通过孝墓镇扶贫激励积分换来了两三千元的收入,也同刘满哲一样买了猪肉和鲜菜准备过春节。
为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得劳务收入,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劳动光荣”的内生动力,2019年11月,孝墓镇制定了《曲阳县孝墓镇“扶贫激励积分”实施细则》,专门成立以副镇长阮兴为组长的“激励积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指导辖区25个村“激励积分”评定及资产收益分配工作。
孝墓镇总户数10509户29839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76户1253人,其中光伏扶贫和金融扶贫已将贫困人口全部覆盖。“我们利用全镇9家扶贫企业注入扶贫资金1080万元的产业分红64.8万元,设置公益岗位,鼓励贫困群众‘自己奋斗’,避免了泛福利化,有效解决了‘一股了之’‘一分了之’‘一兜了之’问题。”孝墓镇党委书记肖志刚说。
该镇根据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现状安排产业就业和设置公益岗,使弱劳力、半劳力人群均参与到劳动中来,其中公益岗设置了卫生保洁和割草防火公益岗位,每名贫困劳动力每参加一天公益劳动获1分(每个积分70元),依次累计。每月月底,驻村工作组队和村“两委”根据建档立卡户当月参加公益岗位情况,对照积分评定标准,对各户当月务工情况进行打分,发放“积分卡”,镇“扶贫积分”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积分进行收益分配,并将收益打到贫困户银行卡上。
“男男女女齐上阵,不怕寒冷不怕累。动手劳动又一天,脱贫致富在眼前。”这是东口南村贫困户刘增位做的一首小诗。
刘增位今年58岁,是低保贫困户,孤身一人,因为胳膊有残疾干不了重活,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天天在家呆着,觉得生活特别无聊。当他听说镇里组织贫困劳动力割草挣积分,积分能够换收益时,他觉得这个工作他能胜任,马上就报了名。“一个积分能换70块钱,我开着拉草的小三轮每天也按0.3个积分兑换收益,这样我一天就能挣91块钱。”
上山割草打防火带期间,每天早上7点半,刘增位就开着三轮车和骑自行车的刘满哲、刘三国等人到8里外的北青阳贯村,上山为光伏发电板和林地打防火带。中午12点左右,他们就着开水、咸菜吃带来的馒头、烙饼。“每天和二十几个人一起有说有笑地干活儿、吃饭、聊天,心情不好才怪呢?两个月的时间,我好像换了个人似的。”
据了解,2019年该镇用于扶贫激励积分的专项激励基金已达59000余元,覆盖9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政府的帮助和激励,我们脱贫致富的干劲儿更大了。”刘增位说。
近年来,孝墓镇重点发展光伏产业、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三大园区,打造集林果业、养殖业、家庭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一体的精准扶贫产业发展体系。“贫困群众思想上‘热’起来,行动上才能‘动’起来。”孝墓镇镇长孙鹏辉说,“我们探索的‘扶贫激励积分’脱贫致富路径,让我镇的扶贫工作走向了‘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