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一线侦察兵 —-记保定市疾控中心流调队
来源:保定市疾控中心 编辑:蔡海峰 时间:2020-03-07
导读:
防疫一线侦察兵 -记保定市疾控中心流调队 河北新闻出版网(刘喜房 李伟 郁伟)新冠肺炎疫情汹汹来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有一支不为大众熟知的特殊队伍,奋战在抗疫一线,忠诚地履行着职责,昼夜值守,闻令而动,奔波于城市乡村、大街小巷,入村
防疫一线侦察兵 —-记保定市疾控中心流调队
河北新闻出版网(刘喜房 李伟 郁伟)新冠肺炎疫情汹汹来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有一支不为大众熟知的特殊队伍,奋战在抗“疫”一线,忠诚地履行着职责,昼夜值守,闻令而动,奔波于城市乡村、大街小巷,入村入户、进医院进隔离病房,跟病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一次次“亲密接触”,他们的任务就是第一时间锁定疫情防控重点人、重点范围,为全市疫情防控行动提供关键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技术支持。这支肩负特殊使命任务的队伍,是来自保定市疾控中心的流调队,他们是阻击疫情的侦察兵、探雷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时间就是生命,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疾控人没有了节假日,开启了“5+2”、白加黑的全天候工作模式,全员在岗,随时待命。在市疾控中心疫情处置组,一支由27名年轻业务骨干组成的流调队,正在紧张而有序的忙碌着。一组刚从流调现场匆匆赶回,另一组又要急急奔赴另一现场,有的人正在推敲流调信息,追踪和排查密切接触者,有的人正在撰写流调报告,人不停地出出入入,车不断的进进出出,他们追着病毒播散的轨迹,搜寻每一例病患和密切接触者,他们侦查得来的信息,源源不断地传向市疫情指挥部,这些重要的数据信息是对人员隔离、村庄和社区管控采取措施的重要依据。
流调工作是否细致到位,会直接影响疫情防控阻击战指挥、决策和效果。流调组所有成员都明白,严谨细致是流调工作必须要遵守的准则。流调人员负责对每一名患者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人发病前后的接触史,曾经到过的场所、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发病时间、发病过程以及就医等情况,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一次流调,从面对面访谈开始,到综合所有信息,剥丝抽茧,梳理线索,明晰脉络,最终形成完成的调查报告,往往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此后,流调人员还要通过掌握的密切接触者的线索和范围,第一时间找到与病人有过近距离接触的所有人员,比如家人、同事、朋友、共同就餐的人、同乘一个交通工具的人、一起旅游的人等,搜寻如同大海捞针,一天的工作量堪比平时一周的工作,工作强度、压力之大,时间之紧迫可想而知。每次出现场回来的车上,斜靠在车座上酣睡一会儿,对队员们来说成了奢侈的享受。从车上下来,又是一场绞尽脑汁的分析,当一张完整的接触关系图绘制出来,想到要依据自己的这张图隔离密切接触者,阻止疫情的扩散时,如同一个美术师完成了一件满意的作品。辛苦和劳累换来的是成就感。
流调队员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首先要适应随时出发奔赴现场的应急状态,睡眠规律完全被打乱,和衣而眠是常态,爱美的女孩没得时间化妆,洗澡的时间都变的珍贵,正在梳理时遇到出发指令,把零乱的头发塞入工作帽就果断开拔。平时的严格训练,养成了临战不惧的职业素养。实战来临,流调队员个个奋勇争先、无畏无惧,冲锋一线,书记主任挂帅指挥,主要领导身先士卒,深入一线,同队员们共同战斗。专业编组,新老搭配,团队作战,在实战中传帮带,不仅仅是专业技术,更是一种防疫精神的传承,当队员们听说许多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退休老职工也在请命参战时,倍受鼓舞,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是他们的心声,也是他们的追求。流调队中有每天给孩子喂奶的妈妈,在疫情来临之际无情的断掉了孩子的口粮,有病患老人需要照顾的,毅然委托给家人,面对忠和孝,他们选择了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大爱。
患者生活轨迹零乱多变,社会来往纷杂交集,流调的基础工作思路就在于摸清传播链条,是谁传给患者、患者又将病毒传染给了哪些人。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流调队员不断顺藤摸瓜、抽丝剥茧,每次流调都在检视队员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被调查者有的生活隐私会刻意隐瞒某些经历或细节,有的是本能的恐惧,害怕被隔离,否认接触过病人,但这些细节对于找出潜在患者的影响巨大,我们流调队员可以从对方的表情、眼神、语气、肢体动作等方面判断是否讲了真话。并想办法采取心理疏导、攻心技巧,让受调者放弃顾虑,慢慢引导被调查者主动配合,无时不在考验流调者的察言观色能力”,流调一组组长朱彦辉的介绍,引起了正在撰写报告的二组组长吴冰冰的兴趣,她介绍,“我市最复杂的聚集性疫情,涉及两个县、8名病例。这起案子中率先发病的患者(1号患者),和家人一起居住,全部患病,发病前曾多次乘坐经湖北某市开往北京的火车,并与生意伙伴多次接触。”
吴冰冰介绍说,最初患者并不配合流行病学调查,拒绝透露家人以外的其它接触人员,使调查处于暂时迷茫状态。这时另一县报告一名疑似病例(2号患者),经调查发现其与1号患者有过接触史,且同期与1号患者接触的还有6人(包括4个外地人),这条线索打开了流调人员的思路,在将相关人员列为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的同时,将这起聚集性疫情的来龙去脉调查清楚。传播链条为1号病例在火车上被传染发病,随后传染了家人和生意伙伴,是一起家庭暴露和工作暴露的聚集性疫情。此次传播链的及时理清,为两个县阻止疫情扩散争取了时间。
现代生活节奏较快,很多人连前几天做了什么都未必记得清楚,更不要说半个月前的细节,每次调查都在考验流调者的经验和侦查能力。“先生,请问您坐的哪趟火车返回保定,车厢号和座位号是多少?请问您下火车后是如何回的家?出租车还是公交车?您路上买过药,是在哪家药店?购买的什么药?和谁一起吃过饭、打过麻将?一起乘车出行过?等等,这是我们每天都要不厌其烦问询语,不知道的以为是长嘴婆在打听人家的隐私呢”。流调三组组长马继飞介绍说。正是从这些看似拉家常的问询,队员们要从专业的角度挖掘出有用的信息。
每次调查就如同侦查办案,面对已经确诊的患者和疑似病人,面对隔离区,这支流调侦察兵哪里需要那里去,充分展现了不畏艰险的勇气、舍我其谁的担当,严谨高效的作风,尽职尽责的精神,充当着全民疫情阻击战的先锋。查清传染源、锁定密接者,绘制传播图、阻断传播,这支不为人熟知的特殊的队伍,以他们专业的作为,在这场没有硝烟却充满危险的疫情防控战场上践行着疾控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的铮铮誓言。
河北新闻出版网(刘喜房 李伟 郁伟)新冠肺炎疫情汹汹来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有一支不为大众熟知的特殊队伍,奋战在抗“疫”一线,忠诚地履行着职责,昼夜值守,闻令而动,奔波于城市乡村、大街小巷,入村入户、进医院进隔离病房,跟病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一次次“亲密接触”,他们的任务就是第一时间锁定疫情防控重点人、重点范围,为全市疫情防控行动提供关键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技术支持。这支肩负特殊使命任务的队伍,是来自保定市疾控中心的流调队,他们是阻击疫情的侦察兵、探雷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时间就是生命,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疾控人没有了节假日,开启了“5+2”、白加黑的全天候工作模式,全员在岗,随时待命。在市疾控中心疫情处置组,一支由27名年轻业务骨干组成的流调队,正在紧张而有序的忙碌着。一组刚从流调现场匆匆赶回,另一组又要急急奔赴另一现场,有的人正在推敲流调信息,追踪和排查密切接触者,有的人正在撰写流调报告,人不停地出出入入,车不断的进进出出,他们追着病毒播散的轨迹,搜寻每一例病患和密切接触者,他们侦查得来的信息,源源不断地传向市疫情指挥部,这些重要的数据信息是对人员隔离、村庄和社区管控采取措施的重要依据。
流调工作是否细致到位,会直接影响疫情防控阻击战指挥、决策和效果。流调组所有成员都明白,严谨细致是流调工作必须要遵守的准则。流调人员负责对每一名患者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人发病前后的接触史,曾经到过的场所、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发病时间、发病过程以及就医等情况,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一次流调,从面对面访谈开始,到综合所有信息,剥丝抽茧,梳理线索,明晰脉络,最终形成完成的调查报告,往往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此后,流调人员还要通过掌握的密切接触者的线索和范围,第一时间找到与病人有过近距离接触的所有人员,比如家人、同事、朋友、共同就餐的人、同乘一个交通工具的人、一起旅游的人等,搜寻如同大海捞针,一天的工作量堪比平时一周的工作,工作强度、压力之大,时间之紧迫可想而知。每次出现场回来的车上,斜靠在车座上酣睡一会儿,对队员们来说成了奢侈的享受。从车上下来,又是一场绞尽脑汁的分析,当一张完整的接触关系图绘制出来,想到要依据自己的这张图隔离密切接触者,阻止疫情的扩散时,如同一个美术师完成了一件满意的作品。辛苦和劳累换来的是成就感。
流调队员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首先要适应随时出发奔赴现场的应急状态,睡眠规律完全被打乱,和衣而眠是常态,爱美的女孩没得时间化妆,洗澡的时间都变的珍贵,正在梳理时遇到出发指令,把零乱的头发塞入工作帽就果断开拔。平时的严格训练,养成了临战不惧的职业素养。实战来临,流调队员个个奋勇争先、无畏无惧,冲锋一线,书记主任挂帅指挥,主要领导身先士卒,深入一线,同队员们共同战斗。专业编组,新老搭配,团队作战,在实战中传帮带,不仅仅是专业技术,更是一种防疫精神的传承,当队员们听说许多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退休老职工也在请命参战时,倍受鼓舞,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是他们的心声,也是他们的追求。流调队中有每天给孩子喂奶的妈妈,在疫情来临之际无情的断掉了孩子的口粮,有病患老人需要照顾的,毅然委托给家人,面对忠和孝,他们选择了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大爱。
患者生活轨迹零乱多变,社会来往纷杂交集,流调的基础工作思路就在于摸清传播链条,是谁传给患者、患者又将病毒传染给了哪些人。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流调队员不断顺藤摸瓜、抽丝剥茧,每次流调都在检视队员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被调查者有的生活隐私会刻意隐瞒某些经历或细节,有的是本能的恐惧,害怕被隔离,否认接触过病人,但这些细节对于找出潜在患者的影响巨大,我们流调队员可以从对方的表情、眼神、语气、肢体动作等方面判断是否讲了真话。并想办法采取心理疏导、攻心技巧,让受调者放弃顾虑,慢慢引导被调查者主动配合,无时不在考验流调者的察言观色能力”,流调一组组长朱彦辉的介绍,引起了正在撰写报告的二组组长吴冰冰的兴趣,她介绍,“我市最复杂的聚集性疫情,涉及两个县、8名病例。这起案子中率先发病的患者(1号患者),和家人一起居住,全部患病,发病前曾多次乘坐经湖北某市开往北京的火车,并与生意伙伴多次接触。”
吴冰冰介绍说,最初患者并不配合流行病学调查,拒绝透露家人以外的其它接触人员,使调查处于暂时迷茫状态。这时另一县报告一名疑似病例(2号患者),经调查发现其与1号患者有过接触史,且同期与1号患者接触的还有6人(包括4个外地人),这条线索打开了流调人员的思路,在将相关人员列为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的同时,将这起聚集性疫情的来龙去脉调查清楚。传播链条为1号病例在火车上被传染发病,随后传染了家人和生意伙伴,是一起家庭暴露和工作暴露的聚集性疫情。此次传播链的及时理清,为两个县阻止疫情扩散争取了时间。
现代生活节奏较快,很多人连前几天做了什么都未必记得清楚,更不要说半个月前的细节,每次调查都在考验流调者的经验和侦查能力。“先生,请问您坐的哪趟火车返回保定,车厢号和座位号是多少?请问您下火车后是如何回的家?出租车还是公交车?您路上买过药,是在哪家药店?购买的什么药?和谁一起吃过饭、打过麻将?一起乘车出行过?等等,这是我们每天都要不厌其烦问询语,不知道的以为是长嘴婆在打听人家的隐私呢”。流调三组组长马继飞介绍说。正是从这些看似拉家常的问询,队员们要从专业的角度挖掘出有用的信息。
每次调查就如同侦查办案,面对已经确诊的患者和疑似病人,面对隔离区,这支流调侦察兵哪里需要那里去,充分展现了不畏艰险的勇气、舍我其谁的担当,严谨高效的作风,尽职尽责的精神,充当着全民疫情阻击战的先锋。查清传染源、锁定密接者,绘制传播图、阻断传播,这支不为人熟知的特殊的队伍,以他们专业的作为,在这场没有硝烟却充满危险的疫情防控战场上践行着疾控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的铮铮誓言。
责任编辑:蔡海峰
公益保定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