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资讯 > 保定 >

“修师德 强师能 铸师魂”保定市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来源:保定市政府新闻办 编辑:蔡海峰 时间:2020-09-05
导读: 河北新闻出版网(蔡海峰)2020年9月4日保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修师德 强师能 铸师魂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新闻发布会现
    河北新闻出版网(蔡海峰)2020年9月4日保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修师德 强师能 铸师魂”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新闻发布会现场。保定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建民;市教育局人事与教师工作处处长贺万胜;保定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王全乐出席介绍了我市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关注的问题。

    赵建民以“修师德 强师能 铸师魂”为主题介绍保定市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关系社会发展进步,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图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障。

     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认真落实省、市决策部署,以修师德为根本,强师能为重点,铸师魂为核心,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教师队伍得到有效补充,师德建设切实加强,整体素质明显提升。营造了全社会尊师重教、广大教师奉献进取、优秀典型不断涌现、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良好局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基固本,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教育事业要发展,首先要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近年来,我市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培养引进作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主线,先后印发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保定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关于保障学校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配备工作的通知》《全面落实<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措施>的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全面实施了小学全科教师公费培养工程,自2020年起,依托保定学院开展市属小学全科教师公费培养工程,努力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培养一支“下得去、留的住、教的好”的教师队伍。目前已完成了首批100名小学全科公费教育师范生招生录取工作,其中:文史类考生平均成绩539.5分,理工类考生平均成绩545.7分,生源素质总体较高。建立了教师长效补充机制,近3年来补充招聘教师14519人,改善了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提升了教师学历层次。我们还强抓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工作,选派1万余名教师和校长参加国家、省组织的培训;安排贫困县的72名校长和250名省、市名师工作室成员赴京培训,组织600名校长参加任职资格培训;每年安排3000名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专项培训;成立了30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和8个名校长工作室,成员达到300余人,组织名师工作室成员赴贫困县开展送教活动210余人次。组织特级教师、学科名师送教下乡培训授课,听课教师达到了5.5万人次,充分发挥了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市涌现出国家、省、市级优秀模范教师487人(其中1人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省特级教师143人,省、市骨干教师、学科名师4079人、乡村优秀教师416人,省、市教育家型校长和骨干校长456人,形成了完善的教师队伍梯队培养机制,全面提高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二、弘扬正气,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坚持弘扬正能量,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和教育广大教师坚定终身从教、廉洁从教的信心和决心,切实担负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月、师德建设提升年、师德建设深化年等活动,挖掘、培树了1800余名省、市级师德先进典型,强化了示范引领,提升了全市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涵养。强力整治师德师风。进一步健全、完善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长效机制,保持政治站位,强化师德教育,划清师德红线,重点时间重点部位密集督查,畅通举报平台形成全社会监督体系,打造风清气正教育生态环境。
通过正反双向激励警示,构建了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长效机制,保持了教师队伍政治思想纯洁性和师德素养高水平,提升了群众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满意度。
三、多措并举,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国家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指出,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是最具有根本性、基础性和可持续性的扶贫举措,实现教育扶贫扶智,迫切需要一支扎根乡村、默默耕耘、心怀大爱、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多年来,从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入手,根据国家、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精神,从市到县逐级制定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把提高农村教师能力水平、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落实农村教师各项待遇保障、改革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抓手,切实做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一是多渠道补充乡村优教师建立教师长效补充机制,着力破解乡村学校师资匮乏问题。从2009年开始,通过特岗教师计划为乡村学校补充教师1万余人,为乡村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
二是多形式开展教育帮扶积极开展“支援三区教育”工作,累计选派1533名教师到9个贫困县进行帮扶,有效提升了山区和受援学校的办学质量。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市22个县(市、区)于2017年全面开展了教师校长交流工作。通过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捆绑考核、互动发展等举措,教师校长交流数量不断增加,交流形式更加丰富,激励机制逐步完善。累计完成县域内校长交流1711人,教师交流19437人次。徐水区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经验入选全国优秀工作案例。我市做法得到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评价,河北日报头版进行了报道。同时加大对乡村教师表彰奖励力度,逐级开展乡村教师奖励工作。对长期扎根农村,为农村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乡村教师,市政府设立专项奖励资金进行奖励。
三是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坚持绩效工资分配向一线倾斜、向边远乡村倾斜,在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中设立农村教师津贴、班主任津贴;为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发放乡镇工作补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严格落实乡村教师各项工资福利待遇政策,全面实施乡村教师定期体检制度;对因遭遇突发事故或突患重大疾病,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乡村教师建档立卡,通过社会捐助、民政救助、企业和社会力量救助等方式,进行救助和帮扶。
四是推进乡村教师职称改革,调动乡村教师积极性。落实了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经历的相关要求。在农村学校任教满25年的教师,符合专业技术副高级职称评审条件的,不受岗位设置数量限制,直接参评;将9个贫困县乡村中小学校中高级职称岗位设置比例,在规定的比例上限内又上浮3个百分点,增加了乡村教师职称评聘比例和数量,提高了乡村教师工资待遇,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宣传奖励,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6个教师节,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实施“奋进之笔”的进展成效,展示广大教师立足教育教学岗位助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疫阻击战、教育脱贫攻坚战的精神风貌,激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自觉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的激情;同时也全面落实市委十一届九次会议精神,发挥教育系统在加快建设“五个保定”,全力打造“八个高地”,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品质生活之城的积极作用;我市组织开展了系列表彰奖励和推选展示活动,到目前2名教师获全国优秀乡村青年教师称号,1名教师获省教书育人楷模称号,155名教师获省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称号,16人获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38人获省优秀乡村教师和优秀乡村教育工作者称号,市奖励优秀乡村教师和优秀乡村教育工作者100人,宣传展示教书育人楷模10人、最美教师100人、师德标兵200人、优秀特岗教师50人。在教师节期间,我们还将围绕“立德树人奋进担当,教育脱贫托举希望”这一主题,通过慰问活动体现党和政府对广大教师的关心关爱,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多种媒体对优秀教师事迹进行宣传报道,通过 “为教师亮灯”等活动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通过引导汇聚全社会关注教育、支持教育的动力。 
通过以上举措,积极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全市教育事业健康、均衡、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发挥教育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支撑作用,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全面加强与京津优质教育资源的对接合作,着力在均衡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全面提高我市教育发展水平。
责任编辑:蔡海峰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北网络辟谣平台 | 河北省互联网信息办
主办单位:河北省新闻出版发展服务中心
Copyright © toutiaobd.net 河北新闻出版网保定分站 版权所有 冀ICP备19002837号-1
本站所有资讯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技术支持河北剑齿虎网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