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区抓机遇 谋发展 轨道交通产业园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来源:满城区宣传部 编辑:蔡海峰 时间:2020-09-15
导读:
河北新闻出版网(蔡海峰 刘天 赵大鹏)抓机遇、 谋发展, 轨道交通产业园成为满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秋天收获时节,满城区项目发展结硕果。该区轨道交通产业园河北京车轨道交通车辆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车)第一辆城轨车组装下线,自动化车间为完成首批
河北新闻出版网(蔡海峰 刘天 赵大鹏)抓机遇、 谋发展, 轨道交通产业园成为满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秋天收获时节,满城区项目发展结硕果。该区轨道交通产业园河北京车轨道交通车辆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车”)第一辆城轨车组装下线,自动化车间为完成首批订单加足马力生产。
一个好项目带动一个产业,一个好产业带富一方经济。满城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成功牵手京车项目,并通过加粗延伸产业链条,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园,打造保定新型城镇化高地样板区,成为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高站位 谋长远 牵手“京车”源于满城协同发展的根基动力
天道酬勤,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满城区委、区政府始终将“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动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座右铭。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伊始,满城区就创新发展模式,突破体制障碍,前瞻性谋篇布局,实施全方位、立体式对接京津战略。
2015年7月18日,该区与丰台区合作成立“中关村丰台园满城分园”,在园区土地收储、建设满城分园创新中心和商务中心等方面形成一致意见,并对满城分园进行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优化,合力打造京津冀产业园区合作共建的先行示范区。先后吸引北京华源泰盟、航天乐凯、邦泰氨纶等多个企业入驻。其中投资18.4亿元的华源泰盟有限公司,实现了“六个当年”(即: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纳税),为京企落户和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金凤凰。该区科学布局发展空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统一开发建设管理,构建成功能分区明确、产业结构合理、路网布局科学的产业集聚区。经过几年努力,以河北满城经济开发区为“面”,漕河科技创新示范园、新兴产业园、现代电力电气产业园、京津冀生活用纸科技创新产业园为支撑的 “一区四园”格局全面拉开,构建满城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
“京车项目需要连片占地1500亩,必须建设长2.2公里的整条试车线路,而且需要紧邻高速、铁路便于产品运输,规划用地和交通方面我们园区优势明显......”2017年6月,得到城轨车辆制造基地选址信息后,满城区迅速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招商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方提出的选址意向等要求,进行深入研究和全方位论证。并摆出了资源、环境、区位等方面的软优势,同时又真金白银亮出供地、地价等方面硬政策。最终,京车项目于2017年9月8日签约入驻满城现代电力电气产业园。
据悉,该项目规划占地1500亩,建筑规模47万平米,全面投产后吸纳工人5000余人,年产城市轨道交通列车1300辆,预计产值过百亿元。更重要的是该项目科技含量高,上下游产业链条长,对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强服务 破难题 “红马甲”精神是项目落地生根的坚强保障
顺利完成全省首例500KV电力线塔“三跨”迁移,解决5条通信光缆7条高压线路迁改,120万方大坑回填,236户居民拆迁,11家民营企业、33家商铺征收;100天洽谈签约,60天办清所有证照,90天依法征收项目一期用地1200亩,240天完成项目组装车间建设,415天实现开工达产......京车建设中,一个个数据不断刷新满城项目建设史上的纪录,再创新时代“满城速度”。
2018年5月21日,保定市2018年第二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满城区京车开工现场举行。京车项目不仅是满城区的“一号工程”,也是全省、全市的“旗帜工程”,更是展现保定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能力,展示营商环境的“标志工程”。省市领导高度关注,广大投资企业目光聚集。满城区深知,京车项目能否顺利建设投产,不仅事关满城形象,甚至影响省市协同发展的大势。
能干不能干,项目比比看;谁行谁不行,发展论英雄。满城区在服务企业中体现党员初心使命,将京车项目作为检验各级干部干事能力的“试金石”,全区各级各部门一线人员身穿“红马甲”亮身份,全面叫响“敢为人先、勇于担当,苦干实干、善作善成”的满城“红马甲”精神,京车项目建设攻坚战全面打响。
该项目区500KV清保Ⅰ线迁改需新建线路3.2公里、铁塔10基,涉及跨越京广铁路、保阜高速、107国道等施工审批,手续繁多、流程复杂。满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杨世龙集中一周在北京现场办公,为了各项审批事宜废寝忘食,国网保定市满城区供电公司全员、全设备无条件配合工作。
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这是满城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勇气和恒心。该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指挥长的高规格指挥部,抽调干部200余人,设立6个工作组,先后组织召开调度会议200余次,现场办公100余次。各主管区领导、责任单位“一把手”对照“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将各项任务明确到周、细化到天,主动上门服务,驻点解决问题,为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赢得宝贵时间。
“无论是在手续办理还是施工建设中,满城各部门都是服务前置,追着项目方代办手续。仅取得项目开工证一项,我们就比原定计划提前了2个月……”京车项目建设负责人郭公安深有感触地说。

延链条 拓业态 轨道交通产业园成为富民强区的动力引擎
“要加强自主研发,延长产业链条,努力提质增效,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落实好省委书记王东峰的调研指示要求,满城区积极抢抓“两新一重”建设机遇,以“新基建”赋能轨道交通,以“新业态”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组织相关部门与企业对接,按照“产业高端化、产品系列化、配套本土化”原则,对轨道交通产业链上游的设计咨询、原材料供应,产业链中游的建筑施工、装备制造,以及产业链下游的运营维护、维修保养等配套产业进行研究,推动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在满城落地生根。
另一方面,谋划以轨道交通产业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宏伟蓝图。发挥京车项目产业集聚优势,积极谋划轨道交通小镇建设,重点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现代交通产业,推动轨道交通对中心城区、特色镇覆盖,积极向保定主城区延伸,并吸纳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依产建镇、依产兴镇,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高地样板区。
今年4月15日,中国·保定轨道交通产业线上招商推介会在保定“深圳园”召开,涵盖动力传输系统、运输设备、空调系统等与轨道交通相关联的20家企业参加线上活动。推介会上,企业与政府、园区互动交流热烈,来保投资意愿浓厚。

7月16日,保定市委书记党晓龙与来保考察对接的京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燕友举行会谈。双方在智能交通、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等领域,延长产业链条,努力提质增效,持续推动京津保地区交通互联互通、产业互促互融,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基地等方面形成高度共识。这为满城区加快打造轨道交通千亿元产业园再增加信心,鼓舞士气。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京车项目建设中,满城的党员干部既是“领头羊”,又是“实干家”,满城的群众支持项目建设,支持家乡发展,40万人民凝聚起发展合力,满城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潮中迅速崛起。

秋天收获时节,满城区项目发展结硕果。该区轨道交通产业园河北京车轨道交通车辆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车”)第一辆城轨车组装下线,自动化车间为完成首批订单加足马力生产。
一个好项目带动一个产业,一个好产业带富一方经济。满城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成功牵手京车项目,并通过加粗延伸产业链条,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园,打造保定新型城镇化高地样板区,成为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高站位 谋长远 牵手“京车”源于满城协同发展的根基动力
天道酬勤,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满城区委、区政府始终将“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动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座右铭。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伊始,满城区就创新发展模式,突破体制障碍,前瞻性谋篇布局,实施全方位、立体式对接京津战略。
2015年7月18日,该区与丰台区合作成立“中关村丰台园满城分园”,在园区土地收储、建设满城分园创新中心和商务中心等方面形成一致意见,并对满城分园进行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优化,合力打造京津冀产业园区合作共建的先行示范区。先后吸引北京华源泰盟、航天乐凯、邦泰氨纶等多个企业入驻。其中投资18.4亿元的华源泰盟有限公司,实现了“六个当年”(即: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纳税),为京企落户和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金凤凰。该区科学布局发展空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统一开发建设管理,构建成功能分区明确、产业结构合理、路网布局科学的产业集聚区。经过几年努力,以河北满城经济开发区为“面”,漕河科技创新示范园、新兴产业园、现代电力电气产业园、京津冀生活用纸科技创新产业园为支撑的 “一区四园”格局全面拉开,构建满城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
“京车项目需要连片占地1500亩,必须建设长2.2公里的整条试车线路,而且需要紧邻高速、铁路便于产品运输,规划用地和交通方面我们园区优势明显......”2017年6月,得到城轨车辆制造基地选址信息后,满城区迅速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招商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方提出的选址意向等要求,进行深入研究和全方位论证。并摆出了资源、环境、区位等方面的软优势,同时又真金白银亮出供地、地价等方面硬政策。最终,京车项目于2017年9月8日签约入驻满城现代电力电气产业园。
据悉,该项目规划占地1500亩,建筑规模47万平米,全面投产后吸纳工人5000余人,年产城市轨道交通列车1300辆,预计产值过百亿元。更重要的是该项目科技含量高,上下游产业链条长,对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强服务 破难题 “红马甲”精神是项目落地生根的坚强保障
顺利完成全省首例500KV电力线塔“三跨”迁移,解决5条通信光缆7条高压线路迁改,120万方大坑回填,236户居民拆迁,11家民营企业、33家商铺征收;100天洽谈签约,60天办清所有证照,90天依法征收项目一期用地1200亩,240天完成项目组装车间建设,415天实现开工达产......京车建设中,一个个数据不断刷新满城项目建设史上的纪录,再创新时代“满城速度”。
2018年5月21日,保定市2018年第二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满城区京车开工现场举行。京车项目不仅是满城区的“一号工程”,也是全省、全市的“旗帜工程”,更是展现保定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能力,展示营商环境的“标志工程”。省市领导高度关注,广大投资企业目光聚集。满城区深知,京车项目能否顺利建设投产,不仅事关满城形象,甚至影响省市协同发展的大势。
能干不能干,项目比比看;谁行谁不行,发展论英雄。满城区在服务企业中体现党员初心使命,将京车项目作为检验各级干部干事能力的“试金石”,全区各级各部门一线人员身穿“红马甲”亮身份,全面叫响“敢为人先、勇于担当,苦干实干、善作善成”的满城“红马甲”精神,京车项目建设攻坚战全面打响。
该项目区500KV清保Ⅰ线迁改需新建线路3.2公里、铁塔10基,涉及跨越京广铁路、保阜高速、107国道等施工审批,手续繁多、流程复杂。满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杨世龙集中一周在北京现场办公,为了各项审批事宜废寝忘食,国网保定市满城区供电公司全员、全设备无条件配合工作。
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这是满城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勇气和恒心。该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指挥长的高规格指挥部,抽调干部200余人,设立6个工作组,先后组织召开调度会议200余次,现场办公100余次。各主管区领导、责任单位“一把手”对照“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将各项任务明确到周、细化到天,主动上门服务,驻点解决问题,为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赢得宝贵时间。
“无论是在手续办理还是施工建设中,满城各部门都是服务前置,追着项目方代办手续。仅取得项目开工证一项,我们就比原定计划提前了2个月……”京车项目建设负责人郭公安深有感触地说。

延链条 拓业态 轨道交通产业园成为富民强区的动力引擎
“要加强自主研发,延长产业链条,努力提质增效,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落实好省委书记王东峰的调研指示要求,满城区积极抢抓“两新一重”建设机遇,以“新基建”赋能轨道交通,以“新业态”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组织相关部门与企业对接,按照“产业高端化、产品系列化、配套本土化”原则,对轨道交通产业链上游的设计咨询、原材料供应,产业链中游的建筑施工、装备制造,以及产业链下游的运营维护、维修保养等配套产业进行研究,推动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在满城落地生根。
另一方面,谋划以轨道交通产业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宏伟蓝图。发挥京车项目产业集聚优势,积极谋划轨道交通小镇建设,重点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现代交通产业,推动轨道交通对中心城区、特色镇覆盖,积极向保定主城区延伸,并吸纳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依产建镇、依产兴镇,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高地样板区。
今年4月15日,中国·保定轨道交通产业线上招商推介会在保定“深圳园”召开,涵盖动力传输系统、运输设备、空调系统等与轨道交通相关联的20家企业参加线上活动。推介会上,企业与政府、园区互动交流热烈,来保投资意愿浓厚。

7月16日,保定市委书记党晓龙与来保考察对接的京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燕友举行会谈。双方在智能交通、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等领域,延长产业链条,努力提质增效,持续推动京津保地区交通互联互通、产业互促互融,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基地等方面形成高度共识。这为满城区加快打造轨道交通千亿元产业园再增加信心,鼓舞士气。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京车项目建设中,满城的党员干部既是“领头羊”,又是“实干家”,满城的群众支持项目建设,支持家乡发展,40万人民凝聚起发展合力,满城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潮中迅速崛起。
责任编辑:蔡海峰
热点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