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供销合作社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河北新闻出版网(蔡海峰)12月16日,保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保定市供销合作社就“全面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介绍。
保定市供销合作社自1949年4月成立至今,目前下辖18个县(市、区)供销社,115家直属企业(其中市社直属13家,县社直属102家),278个基层供销社,主要经营农资、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盐业、日用消费品等。2020年以来,市供销社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引导,以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综合改革有了新突破、面貌有了新改变、发展实现了新跨越。
实施“一项工程” 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市供销社有关负责人介绍,开放办社是供销社发展合作经济的本质要求和必然选择,市供销社充分发挥系统资源和优势,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互惠共赢”为理念,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不断丰富上下级社和兄弟市社的联合合作,推动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联合合作。
激活社有企业发展活力,指导、大力支持市级社有企业鸿瑞绒业公司转型发展,建设高标准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该项目总投资600万元,将建设60个充电桩,1900平米综合服务楼,目前已经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可投入使用。
此外,市供销社2020年持续加大开放办社工作力度,发挥保定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主动整合系统内外资源,按现代企业制度设立新的社有企业。截止目前,市县两级通过开放办社设立的控股、参股企业共25家。
完善“两个体系” 夯实为农服务基础
据了解,市供销社致力完善基层组织体系,按照“改造一批、新建一批、提升一批、巩固一批、做强一批”的原则,全面推进基层社分类建设与改造,夯实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截至目前,全市新建、改造、巩固、提升各类基层社189家,基层社总数达到304个,涉农乡镇覆盖率达到100%;新建村级供销社15个,为农服务触角不断延伸;创建全国总社基层标杆社5家。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1238家,创建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2家。新发展的农村综合服务社1223家,总数达到1890家,打造农村综合服务社星级社23家,服务范围不断拓展,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做强流通体系。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市、县两级供销社围绕“保春耕、保供应、促销售、助脱贫”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双向流通作用。全系统春耕供应各类农资3.2万吨,储备食盐2600吨。北京疫情期间,一个月内累计供应蔬菜总量达5480吨,占全省总供应量的68%。各县(市、区)供销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完成了疫情期间的各项保障任务,供销社系统的流通网络在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搭建“三个平台” 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市供销社搭建土地托管服务平台,以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基层供销社、农技服务队等为载体,因地制宜的采取单环节或多环节的“菜单式”半托管和“保姆式”全托管等多种服务方式,解决好“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截止目前,全市开展土地托管半托管服务面积66.5万亩,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156万亩次。建设各类农业生产服务中心132个,庄稼医院188家。
搭建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19家,其中市级1家,县级18家;建设农村产权交易乡(镇)服务站273个、村级服务点5062个,乡、村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100%。一个覆盖市、县、乡、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建成。目前,累计开展交易166宗,交易面积3.4万亩,交易金额6.6亿元。
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2020年以来,各县电商公司把工作重点从开展电商培训、宣传推广逐步向实体化业务转变。截止三季度末,全系统实现网络销售总额1.4亿元,同比增长了52.5 %。其中,易县电商公司与北京500余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业务关系,目前销售额已突破1000万元;涞源县电商公司积极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推进农产品上行,6-9月份销售各类农副产品突破400万元。
此外,在脱贫攻坚方面,市供销社采取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等多种方式,助力脱贫攻坚。2020年以来,组织9个贫困县近百家企业参加了16次各级各类产销对接活动。截止目前,全系统贫困县电商销售额实现1.33亿元,同比增长64%;8个国定贫困县已全部对接扶贫832平台,已在平台入驻124家扶贫认证企业,上线了1039种扶贫认证产品,销售总额累计达1.02亿元。目前,正在推进所有扶贫认证企业和认证产品入驻扶贫832平台,确保按要求完成上线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