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 保定市城中村改造有序进行
保定市城中村改造有序进行,打造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展现新颜值、新活力
河北新闻出版网(蔡海峰、刘国军)10月20日,在保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长虹介绍我市精心打造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工作开展情况,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政交通处处长沈干、权益处副处长齐楠、建管处副处长田立宽出席并回答记者关心关注的问题。
为推动城市更新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保定市主城区启动了城中村改造,这是我市致力于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品质生活之城”,加快建设品质为先、宜居宜业新保定的重大民生工程。2020年以来,保定市主城区一、二、三期共计69个城中村进行了改造,目前四期城中村改造也在有序推进。城市展现出了新颜值、新活力。
2020年,在城中村改造动员大会上,党晓龙书记勉励全市党员干部,要把坚持人民至上牢牢记在心上,以等不及、坐不住、慢不得的姿态全力推进,在坚决打赢城中村改造攻坚战中见初心、担使命。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我局超前编制规划,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推进交通优化、提升建筑风貌,保障了城中村各类项目的实施,为品质生活之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规划技术支撑和要素资源保障。下面我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局在打造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方面做的一些工作。
一是聚焦美好生活需要,高标准编制《保定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地区控规评估与优化规划》。2021年6月,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我市一、二、三期城中村改造和社会资本投资改造村庄范围及主城区其它用地的控规进行了评估优化,提出构建“组团中心—社区中心—邻里中心”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结合主城区人口、产业分布及现状情况,规划了12个组团中心、65个社区中心,并明确了教育、医疗、养老、儿童友好、商业网点、文体活动等具体项目工作清单,为群众打造舒适便捷、精致宜居的生活环境奠定了规划基础。
二是聚焦美好要素保障,高效推进品质生活之城土地资源供应。按照市委、市政府“把最好的地块、最好的规划、最好的施工用于安置区”的要求,我局扎实开展基础调研,加快用地组卷报批,严格落实集约节约,不断提升用地规范化水平。为保障全市重点项目、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用地需求,我局主动向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部请示汇报,争取上级支持。积极配合市发改委,将符合条件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单独选址项目及时纳入国家或省政府重大项目清单,争取使用国家保障指标。2020年至今,我市共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24398亩,其中争取省指标73373亩,争取国家指标51025亩。有力保障了城中村改造安置区及路网、国际医疗基地、保定市大水系建设项目、央视文化产业综合项目、长城股份园区、深保园、保定市职教园区、新发地食品加工产业园等项目用地需求。
三是聚焦美好出行愿景,高质量开展《保定市主城区交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城市道路交通作为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设施的载体,是建设品质生活之城的重要支撑.我局聘请清华同衡设计院交通专家团队为我市交通把脉问诊,针对城市交通痛点难点,探索形成城市存量空间交通综合治理的“保定模式”,形成《保定市主城区交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成果,并配套实施《保定市主城区交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聚焦“优骨架”、“织密网”、“整秩序”、“提品质”四项核心指标,坚持问题导向、量力而行、民生优先、示范引领、长效机制五项基本原则,推动空间用地、枢纽布局、交通需求三个维度高效匹配,构建高效、韧性的中心城区道路网络,形成“一环+十射”的快速化骨架网络,规划提升城市整体通达水平和绿色交通品质。优化路网结构,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持续改善提升市民出行环境,更好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聚焦美好风貌呈现,高水平制订“1+2+N”城改设计管理工作的框架体系。对标对表雄安规划设计理念,充分吸纳雄安规划设计经验,极统筹、对接、协调属地政府、国控集团、央企平台等多方主体和清华、同济、天大、天津市院四家设计团队,制订了“1+2+N”城改设计管理工作的框架体系和管控路径(1个实施导则:《保定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安置区规划设计导则》;2个清单:保定市城中村改造实施正负面清单,N个专项规划:建立不断完善的专项规划体系),深化完善了建筑布局、园林景观、风貌分区、城市界面等125项控制性指标,为高标准规划安置区设计方案提供技术规范。根据保定实际,高起点、高标准推进主城区城中村改造安置区规划设计工作,进行了迭代思考,做到每期规划设计方案推陈出新,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