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聚焦民生工程 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保定市聚焦民生工程 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河北新闻出版网(蔡海峰 张占)12月1日,保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 聚焦民生工程 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立涛,市交通运输局基建处处长崔韫鑫,市交通运输局运输管理处处长欧阳觉出席发布会介绍我市“四好农村路”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关心关注的问题。

“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是我市省定20项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升人民群众出行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先导性工程。近年来,保定市交通运输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总目标,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推动我市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
一、农村公路网络持续延伸,通达程度大幅提高
十四五以来,每年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均提前完成任务目标,重点开展了乡镇通三级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双车道,较大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等建设,加大危桥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农村公路通达程度大幅提高、出行条件大为改善。截至目前,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到16441公里,占公路网总里程的82.2%,其中县道708公里,乡道3784公里,村道11949公里。
二、农村公路管理机制持续健全,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根据中央、省级文件精神,我市及各县(市、区)相继制定出台了《保定市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明确各级路长和路长制日常工作机构,制定工作规则、管理制度,建立覆盖县、乡、村的路长组织体系,提升实现了农村公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目前,农村公路路长制有效运行,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和路域环境明显改善,交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三、农村公路养护模式持续完善,保障体系日渐增强
各县(市、区)将日常养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建立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的资金保障体系。同时,我市及各县(市、区)相继出台《保定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创新养护模式,积极探索推进农村公路专业化养护与市场化养护相结合的机制,政府购买服务加公益岗位的养护模式已初步形成。2023年全市“四好农村路”养护领域设置岗位1218个,其中公益性岗位382个。2021年,我局制定出台《保定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中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通知》,鼓励各县(市、区)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中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2023年,安国市和清苑区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带动就业人数484人次,累计发放劳务报酬120.9万元。目前,全市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县道及重要乡道中等路以上比例稳步提升。“有路必养”基本实现,“养必到位”步伐持续加快,以县为主、分级负责、群众参与的养护格局基本形成,农村公路技术状况逐年上升。
四、农村公路运营体系持续健全,运输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我市始终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总体思路,巩固拓展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成果,推动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二级以上客运站18个、三四五级客运站6个、招呼站3895个,农村客运线路411条,农村客运班车1795辆,县城3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率达到100%,形成了层次清晰、衔接紧密、承转顺畅的客运网络。同时,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交邮融合发展工作要求,出台《保定市推进交邮融合发展实施方案(2022年-2025年)》《交邮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模式,推广客运班车代运邮件等农村物流组织模式。2023年,高阳县“城乡公交+邮政快递融合”农村物流模式成功申报河北省省级农村物流服务品牌,通过树立典型品牌,有力推动了全市客货邮融合发展进程。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人民至上,聚焦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以民生工程为着力点,持续深入实施“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着力补齐农村公路发展短板,加快完善现代化农村交通运输体系,不断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能力、服务品质、和服务效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坚强服务保障。